为进一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毕业生培养质量,工业工程系于2022年4月10日,通过腾讯会议开展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毕业生调研活动。工业工程专业2015届至2021届共12位毕业生参加线上调研,工业工程系主任贾磊、副主任沈振辉、专业负责人杨艳华等三位老师参与交流。
首先,9名在企业工作的毕业生围绕专业所开设的理论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及毕业生综合能力培养等主题,展开讨论。2015届毕业生江仁涛介绍了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在厦门盈趣科技有限公司的总体应用,认为应进一步加强六西格玛管理、项目管理、成本分析等课程教学。2015届苏国祥说明了精益生产在厦门新凯复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改善的重要性,同时建议继续探索与教学基地企业之间的合作形式。2015届谢智强指出应强化5why、5M1E、七大手法、四大改善原则等方法论,以及仓储管理等实践培养。2015届姚剑华强调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沟通、PPT制作(展示),以及工作反馈的重要性。2016届庄建伟阐述了德诚黄金公司相关岗位对组织、协调、沟通、人际交往等方面能力的要求。2017届郑威、2019届林文豪分别结合冠捷科技公司的研发岗、IE制程改善岗,建议通过8D报告训练逻辑性思维,加强设施布局、制图及自动化等课程培养。2018届茅家伟指出2017级之前实行的参观式生产实习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认为目前现行的生产实习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018届姚雪倩以精益生产内部讲师为例,鼓励在校学生通过考取计算机二级等级证书,训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的熟练度,建议设施布局课程应提高LAYOUT图绘制能力。此外,这9位毕业生还针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实际需求展开讨论,指出应加强信息化、数据分析等相关课程的支撑。大家一致认为,工业工程在企业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毕业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组织、展示等能力,应与专业能力培养同等重要。
2017届叶宜涛、2020届包思远、2021届傅盛煜等三位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的毕业生分别结合在东北林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州大学硕士研究生阶段的科研进展,对本科阶段所设置课程及能力培养进行讨论,认为应更加重视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课程,强化SPSS、PYTHON等软件的掌握应用。
本次线上交流讨论热烈,持续2个小时。本次调研所收集毕业生的建设性建议和意见,对于工业工程系开展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